滋榮冬茹濕常早,澗澤春茶味更真。在等待了半年之久,春天的味道——大田春茶如約而至。4月11日上午,在嶗山區云霧茶場,頭茬大田春茶在眾多粉絲的圍觀下開采。 “雖然因為氣候原因,首茬大田春茶采摘期比去年晚了一周,但是今年大田春茶的品質更好!睄魃皆旗F茶場負責人王永超說。在即墨鰲山衛,大田春茶也陸續開采,后期,海青大田春茶也將上市。一年之計在于春,來自春天的最好饋贈,從來不會辜負有心人。早報記者對青島的大田春茶主要產區進行了探訪。頭茬大田春茶開采。
場景一:嶗山
一人一天摘一斤鮮茶
4月11日上午,嶗山云霧茶場開始采摘今年頭茬大田茶。茶場坐落在半山腰上,北側是午山,西鄰浮山,東、南瀕臨黃海。因為光照充足,再加上受到海洋濕潤氣候影響,終年氣候溫和,這里的大田春茶上市時間要早一些。 10多名采茶女清晨6點多就趕到了茶園,她們小心翼翼地在茶叢中挑揀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的葉片,一天下來,每人只能采摘1斤多鮮茶。
嶗山云霧茶場負責人王永超告訴早報記者,茶園里的茶樹是2003年引進的“迎霜”、福鼎大白豪、龍井43等品種,樹齡均超過10年,這些品種抗凍耐旱、發芽早、品質好,適宜北方栽種。 “相比大棚茶,大田春茶的孕育時間更長。從外形來看,大田茶的顏色黃中帶綠,而大棚茶由于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生長,所以呈墨綠色;在味道上,大田茶的口感更加醇香,營養價值也更高。 ”王永超介紹。
“今年我們茶園預計能產茶6-7噸,雖然今天剛開始采摘,但是一半的春茶已經被客戶預訂了,這些客戶來自香港、深圳、北京、上海等地!蓖跤莱嬖V記者。
“目前茶葉嫩芽還不算多,到4月底采摘量才會大幅上升。 ”王永超介紹,根據品質不同,嶗山春茶每斤售價在450元到8000元之間,有些定制的單芽茶葉價格達到2萬元左右。
場景二:即墨
1.5厘米的嫩葉為最好
隨著氣溫升高,即墨萬畝大田茶開始采摘。早報記者探訪發現,即墨茶田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的鰲山灣、田橫灣等地,這里山嶺疊嶂,地屬嶗山北麓,晝夜溫差大、光照豐富,多年來不斷從南方引進茶種,種植面積連年擴大。青島市即墨區果茶花卉站站長傅財賢介紹,目前即墨的茶樹種植面積達到了1.2萬畝左右。
昨天下午,青島鰲福茶場負責人李建道告訴記者,位于即墨鰲山灣畔的鰲角石村千畝茶園頭一天采摘的春茶達到了400斤左右,目前采下的春茶已經開始進入制作階段。據了解,即墨鰲山和田橫的茶田這幾天也到了采摘的時候,今年由于溫度濕度合適,春茶將迎來豐收季。
早上是寶,晚上是草。對于茶農來說,春茶采摘就是在搶 “天時”,F在頭茬大田春茶剛剛上市,采摘量較少,所以比較金貴。預計到下個月,頭茬大田春茶便可上市。
“大田茶葉是在自然條件環境下生長,葉片厚、葉莖粗,營養物質含量高。大田春茶一是產量低,再就是對茶葉要求也比較高!崩罱ǖ勒f,大田春茶要求“一尖一芽”,嫩葉長到1.5厘米的時候采下來最好,再大些就降了等級。一個茶農1小時一般只能采摘2兩鮮茶,F在頭茬大田春茶制成茶葉的零售價在每斤3000元到20000元不等。隨著大田茶逐漸大量采摘上市,茶葉價格將漸漸回落。
即墨鰲山衛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,1998年當地成功進行南茶北移種植,之后茶樹種植面積逐年擴大。近年來涌現出 “鰲福綠茶”“鰲鶴春綠茶”等品牌,起到很好的品牌示范作用。
場景三:海青鎮
好山好水孕育“綠茶之鄉”
好山好水出好茶。西海岸新區海青鎮位于北緯35°35′-36°08′,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,夏無酷暑,冬無嚴寒,正是這獨特的自然稟賦,最終培育出了國家級農業品牌——海青綠茶。
海青茶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實施的“南茶北引”戰略。青島碧雪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前身就是膠南縣海青河西茶廠,也是全省第一個綠茶茶廠。作為山東省北茶科研中心命名的青島地區唯一的 “北茶科研基地”,海青鎮素有“綠茶之鄉”的美譽,是江北地區茶園面積最大的鄉鎮。
作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產品的海青茶,現擁有3萬畝綠茶區。海青茶樹越冬期較南方長1-2個月,高緯度、高晝夜溫差的沿海地理優勢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,孕育了海青綠茶的獨特品質,茶葉中維生素、礦物質、微量元素等內含物豐富,兒茶素和氨基酸含量比南方茶同類產品高13.7%和5.3%。
/ 新聞幕后 /
外地采茶女成為主力
記者在嶗山云霧茶場的采摘現場看到,10多名采茶女全都是外地人,她們來自江蘇、四川和省內菏澤等地,年齡最大的56歲,最小的40歲。
“我是第一次來青島采茶,不過在老家,我也采過茶葉!40歲的四川通江人馬紅英告訴記者,每天采茶8個小時,一天下來可以賺120元。 “我以前在北京工地上工作過,后來為了給女兒照看孩子來到了青島。我在老家采過茶,對這個工作比較熟悉。 ”
“采茶是件很細致的活,本地人很少干這個活,我們都是聘請一些外地人來干活,F在采茶剛剛開始,再過幾天,我們要招募更多的采茶女來干活,會增加到四五十人。 ”王永超說。
嶗山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董玉群介紹,去年冬天出現了個別的極寒天氣,茶場及時采取了防寒處置措施,茶樹并沒發生大規模的凍害,再加上養護到位,預計今年嶗山春茶的產量、價格會與往年持平。
/ 新聞延伸 /
嶗山茶帶動兩萬茶農致富
記者從青島茶葉協會了解到,根據今年年初的統計,青島主要有嶗山區、即墨區、西海岸新區三大茶葉產區,全市茶園面積達13.52萬畝,其中投產茶園10.69萬畝,茶葉登記企業269家,全年茶葉產量3458噸,產值11.29億元。
嶗山區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林元慶介紹,目前嶗山茶種植面積達到2.3萬畝,年產量為1500噸,產值達5億元,從事嶗山茶的茶農和茶企在兩萬人左右。其中,春茶經濟價值最高,通常占到全年茶業產量的30%左右,經濟效益占到一半以上。
嶗山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董玉群介紹,嶗山茶興起始于1956年青島地區南茶北引的嘗試,當年青島市建設局園林處從安徽黃山購苗在中山公園試種,獲得初步成功,1958年又從浙江杭州引種,試驗成功。隨后,在嶗山區域試種推廣,結束了“北緯30度以北沒有茶樹”的歷史。
青島早報記者陳勇康曉歡視頻剪輯趙彤
來源:青島早報